|
语文课程标准发表时间:2022-03-05 15:39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学校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文化自信的主渠道,对学生专业学习、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课程目标与核心素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能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语文核心素养方面获得持续发展。 语言理解与运用是指在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发展,以及有关思维品质的提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运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丰富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 审美发现与鉴赏是指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的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及品质。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通过阅读优秀作品、运用想象和联想、品味语言艺术,获得审美发现,进行审美体验与审美鉴赏,并努力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指通过语文学习,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态度,以及具有文化创新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初步具有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吸收、传承和发展的能力,以及吸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能力,并在学习中拓展文化视野,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 1.读与欣赏 诵读课文; 了解汉字特点,认读与书写常用字; 学习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 不同句式的表达及作用; 判断与改正常见语病; 缩写、扩写、改写、仿写句子; 学习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式和加圈点、列提纲、制卡片、编文摘等阅读方法; 阅读与理解实用类文章; 阅读与欣赏文学作品; 阅读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实用类文本; 阅读多媒介文本; 诵读课本中的古代诗文,学习文言基础知识; 课外阅读各类优秀作品,养成阅读习惯,积累语言材料。 2.表达与交流 口语交际; 进一步学习用通话交流; 学会倾听和述说; 学习介绍、交谈、复述、演讲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 即席发言。 3.写作 学习根据表达和交际需要写作; 片段和篇章写作; 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文章写作; 条据、通知、书信、启事、计划、总结等应用文写作; 学习文章修改的方法; 使用常用软件及文字处理程序编辑文本。 4.语文综实践 根据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确定活动主题与内容,制订活动计划,设计活动项目,开展语文活动,展示活动成果; 学习检索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